top of page

資料外洩成本:

過去十年的趨勢、成因與實務要點

​過去十年資料顯示,全球資料外洩成本自 2016 年的 400 萬美元起,逐步攀升至 2024 年的 488 萬美元高點,2025 年雖降至 444 萬美元,但仍為高位。疫情後遠端工作、雲端複雜度與勒索攻擊是主要推手。

成本由法規罰金、調查復原、營運中斷與品牌流失構成,其中「識別與遏止時間」是最大影響因素,美國平均成本最高。有效降低成本的方法包括:縮短偵測時間、建置事件響應機制、加強供應鏈管理、實施資料分類加密與最少授權,以及導入 AI 自動化並強化治理。

1. 過去十年資料外洩成本呈上升趨勢

螢幕擷取畫面 2025-11-18 163626.png
根據 IBM / Ponemon 報告,全球平均資料外洩成本從 2016 年的 4.00M USD 起伏後上升,於 2024 年達 4.88M 創新高。
2021–2024 年成本明顯增加,與疫情後遠端工作、雲端與供應鏈複雜化、勒索攻擊擴大高度相關。2025 年略降至 4.44M,但仍屬高位,且成本下降是拜 AI 與自動化加速偵測與遏止所致。
2. 成本由多層因素構成,
偵測與遏止時間最關鍵
資料外洩成本包含:法律罰金、調查與回應、通知、修復、營運損失、品牌流失等。其中「識別+遏止時間」為影響總成本的最大變數:越晚被發現,成本越高。其他風險加乘因素包括:多雲與混合環境、被盜用憑證或供應鏈攻擊等威脅向量,以及地區法規差異;美國案件平均成本高達 10.22M(2025)。
3. 降低資料外洩成本的有效策略
有效做法包括:
  • 縮短偵測與遏止:導入 SIEM、SOAR、自動化安全分析、UEBA
  • 建立成熟事件應變(IR)流程與定期演練
  • 強化第三方與供應鏈安全審查與契約管理
  • 敏感資料分類、加密、最少授權、MFA
  • 這些方法已被多份研究證實可有效降低平均外洩成本。
4. AI 是雙面刃:
助防禦也帶來治理風險
AI 與自動化大幅縮短外洩發現時間,成為降低成本的重要技術。但 IBM 報告同時指出 2025 年出現「AI 治理缺口」問題:若未同步強化權限控管、模型管理與稽核,不僅無法降低風險,反而可能增加外洩與誤用風險。因此,技術導入必須與治理並行。

© 2025 by s1111619, s1111649

bottom of page